導讀:本文我將分析一個企業的管理水平高與低,有哪些衡量標準。
(1)衡量視角
做信息化的,總喜歡拿兩個維度說事:
1、要素:人、財、物、信息
2、衡量:效率、質量、成本
卡普蘭教授搞了個平衡記分卡,從四個層面說事:
人才、授權與激勵、信息層面
我準備把這兩個體系糅合在一起,來衡量一個企業的管理水平。
(2)財務與運營績效管理水平如何衡量
一個企業的管理水平到底咋樣,用財務指標是無法單一衡量的。這個問題,哈佛商學院會計系的卡普蘭教授在1987年就指出了。這個問題,在中國尤其凸顯,不少中國500強企業,管理水平并不咋樣,只能充其量叫中國500大。
所謂大,就是營收大。
咱們衡量一個企業的財務指標,往往看:
1、收入、收入增長率
2、凈利潤、凈利潤增長率
3、投資損益
4、應收應付、賬齡
5、成本、費用
6、負債
7、現金流、資金周轉率
咱們還經常拿一些業務運營績效指標來增強衡量:
1、業務收入結構
2、新產品收入占比、新產品收入增長
3、存貨/庫齡、庫存周轉率
4、人均產值
財務與運營績效,就類似你得病沒得病,需要量體溫、化驗血、照B超X光機、裝監測儀器。這是表征結果。
為了真正看出一個企業的管理水平,還得主要看企業對客戶和對員工、對流程和對資源、對信息的管理水平。
(2)客戶的管理水平如何衡量
和客戶管理水平有關的衡量指標一般包含:
1、市場:客戶市場占有率(組織覆蓋率/崗位覆蓋率/用戶覆蓋率)
2、客戶獲得情況:效率、成本、質量
3、客戶獲利情況
4、客戶續約續費情況、客戶交叉購買情況
5、客戶滿意度、客戶推薦情況
(3)流程的管理水平如何衡量
我其實不太想談流程。一談流程,大家立馬就會想到產供銷研售后流程流水線、線性發展。
如果我非要從流程視角談,我更注重流程的效率與合規情況到底如何:
1、流程的效率,往往和組織/崗位的權責利相關。如果組織/崗位的權責利不清晰或者權責利不對等,那過程做事一定是齒輪之間咔咔作響的。
另外,在流程推進這塊,我還想講講項目管理。一個企業是天天開門做生意、永續經營,如果天天像流水一線走,很容易每個人走懈怠了或者走不齊步了,所以需要項目管理,就像一二一口號一樣,不斷提精氣神、時常踢屁股、擰合各個部門、時常對齊。
2、流程的合規,我主要就看貪污腐敗造假在流程過程中堵的情況如何。別在最后尾巴環節才使用監察審計。
但我更喜歡按資源談,如物資、資金。至于人資源,咱們下一節另外講,我不喜歡把人資源,和物資資源、資金資源并排。
資源的管理能力,我一般看兩個方面:
一個方面是資源的:籌措-生產-投放這條鏈的,效率與成本
一個方面是資源的調度使用能力:如何發揮資源最大的使用效能。同樣一把牌,不同的人排列組合打出的效果不一樣。很多人是錢也花了,效果沒出來。
(4)人的管理水平如何衡量
對于企業中,人的管理水平到底咋樣,我就看人的動員能力咋樣。
人的動員能力,一般體現在:
精神激勵方面:想不想,這很考驗管理者的感召能力
物質激勵方面:想不想,這其實和企業的考核激勵相關
但是人動員起來還差一步,那就是人能力行不行。人倒是被激勵起來了,士氣嗷嗷叫,但啥也不會,一到戰場上立馬被一梭子打死,那也不行。所以還得講究人的能力學習。
所以這又應了楊國安教授的:想不想干、讓不讓干、會不會干。
(5)信息的管理水平如何衡量
一個企業的信息管理水平,我主要看:
1、信息獲取能力:信息獲取的效率、信息的質量、信息獲取的成本
2、信息傳遞能力:能否快速地、低成本地、不失真地傳遞到企業的每個人
3、信息反饋能力:企業基層/一線前線的信息,否則快速地、低成本地、不失真地反饋到企業決策層
很多人建設信息化,很多人想通過信息化來提升企業管理水平。
但信息化是否提升了企業管理水平,我就看以上三個能力情況。
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。
免責聲明:本文系授權轉載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本文內容為原作者觀點,并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